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

优先资助领域项目


1.学龄儿童钠摄入量调查及减钠干预措施研究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杨明亮主任医师

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国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早年血压较高者长大后更易患高血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钠盐摄入对于调节儿童血压也起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学龄儿童营养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认识度更低,预包装食品已成为学龄儿童膳食的组成部分,这部分食物钠的含量也不容忽视对学龄儿童加强营养教育,引导其通过食品营养标签选择低钠零食,培养低钠饮食习惯和健康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所小学校,以4-5年级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班分成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包括家庭基本信息、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基础营养知识和健康信息,以及预包装食品采购食用情况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录入、分析,借助《中国食物成分表》等工具,计算学龄儿童钠摄入量,了解学龄儿童钠摄入的主要来源。对6所学校干预组学龄儿童开展减钠宣传教育。项目组组织专家设计编写统一宣传教育课件,在学校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讲授、开展教育实践和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授课件内容。

6所学校干预组对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减钠教育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同样分为学龄儿童和家长两部分,通过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基线数据和评估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学龄儿童健康教育效果和减钠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改进措施。通过营养健康知识的学习,培养学龄儿童健康素养,以食品营养标签为指导,减少钠的摄入量,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发表学术论文1-2篇。

本项目拟在调查学龄儿童钠摄入量及其主要来源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龄儿童进行以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解读和正确使用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引导学龄儿童从小培养其良好饮食习惯和健康行为,通过食品营养标签选择低钠零食,减少高钠零食摄入,达到控盐和预防高血压等相关慢性病的目的。


2.中国居民钠摄入状况与健康风险评价及趋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张继国博士,副研究员

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钠是人体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外液、维持酸碱平衡和正常血压。研究发现,长期钠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并可增加胃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性。而减少钠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以及与此相关的慢性病风险。少数研究也发现,减少钠摄入量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负效应,如血脂、儿茶酚胺水平和肾功能。所以,钠摄入量的评价及其对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影响仍然是现阶段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有关人类钠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且无足够的研究数据确定钠的平均需要量。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也较缺乏。本研究拟采用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纵向追踪数据,评价我国居民膳食钠的摄入状况、食物来源及变化趋势。建立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钠摄入量对血脂、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长期影响,评估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对于人群健康的风险效应。应用重复测量数据ROC曲线分析法来确定预防高血压的适宜切点值,并探讨不同研究方法在评估钠营养状况的差异,从而为我国居民钠需要量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自由申报项目


3.我国哺乳期妇女碘的平均需要量(我国哺乳期妇女碘的平均需要量(EAR)及推荐摄入)及推荐摄入量(RNI)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桑仲娜副教授

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我国碘盐浓度的下调导致当前哺乳期妇女面临缺乏风险。明确母营养水平,并依据相应标准调整乳母碘摄入,保障其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公共卫生整乳母碘摄入,保障其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尚缺乏乳母碘平均需要量(EAR)和推荐摄入量(RNIRNIRNI)的直接研究资料。鉴于此,课题组在前期成人碘平衡试验系列工作基础上拟进行料。鉴于此,课题组在前期成人碘平衡试验系列工作基础上拟进行料。鉴于此,课题组在前期成人碘平衡试验系列工作基础上拟进行料。鉴于此,课题组在前期成人碘平衡试验系列工作基础上拟进行:1.我国成年女性碘平衡试验,2.婴儿称重实验;利用项目组建立的ICPMSICPMSICPMSICPMS技术测定乳汁、食物等样本碘含量。在上述两个实验基础,以本国人群直接的证据资料推导中国乳母碘RNIRNIRNI。本研究以保障哺乳期妇女及其子代健康为目的,我国乳母碘RNIRNIRNI的修订提供直接证据的修订提供直接证据,也为哺乳期科学补碘和今后的食盐政策(USI USI)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4.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中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席元第讲师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生命早期营养对成年期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已知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期慢性病的高发密切相关,但对中老年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由于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生命早期营养的提出,为寻找认知障碍发生和发展的可能原因提供了全新的探索领域。本研究拟在前期建立的以AD为结局的双向队列的基础上,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生命早期营养假设为影响中老年期认知功能的源头因素,通过营养流行病学方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法(如Lasso法等),探索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暴露及其相关的成年期慢性病和不合理膳食模式与中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交互作用,找出生命早期营养对中老年期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旨在证明“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暴露人群更倾向于成年期高胆固醇摄入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而不合理膳食相关的成年期慢性病与中老年期认知障碍的高发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机体炎症和免疫损伤有关”这一研究假设。从疾病源头角度,为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下一步围产期妇幼营养保健,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暴露婴幼儿期喂养以及成年期膳食模式改善等方面的研究及营养宣教,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5.全谷物-发芽糙米对糖尿病人群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单毓娟教授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近30年来,我国居民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并以食用精白米和精白面为主;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从而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为此,2016年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力提倡“全谷物膳食”模式。

研究证实全谷类糙米可以降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发病风险;然而糙米在蒸煮性能及口感上的缺陷而使其难以被广泛接受和食用。发芽糙米在改善糙米口感、提高营养成分和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国外研究表明发芽糙米在降血脂、调节血糖及抗癌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蔡云清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发芽糙米对高血脂人群的干预研究,结果发现80.9%受试患者的血脂明显改善。而我国有关发芽糙米对糖尿病人群的干预研究尚未见报道。发芽糙米中富含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酚类物质进入机体后被肠道菌群代谢为短链脂肪酸(SCFAs),SCFAs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已经证实。由此推测发芽糙米对血糖的改善作用可能涉及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目前国内外关于发芽糙米如何影响肠道菌群构成及其与血糖调节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本项目拟首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干预研究,观察发芽糙米对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尿酸水平的改善作用。此外,通过对粪便基因组DNA的DGGE分析,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干预前后菌群的相似度、表征指数Dice coeflicient矩阵及UPGMA树状图进行解析。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与聚糖、膳食纤维降解相关菌群分泌的降解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发芽糙米的肠道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构成及变化;通过以上手段初步探讨肠道菌群在发芽糙米调控血糖中的作用机制。

综上,本项目将为我国居民更好的了解全谷物发芽糙米的营养和健康作用,树立全谷物新观念,调整膳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对于更好地贯彻《中国居民膳食脂南》,指导我国居民科学饮食、预防营养相关慢性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6.孕期增重及血脂对妊娠期糖尿病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曾果教授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诊断标准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GDM)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母婴近远期患病风险增加,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此,预防GDM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GDM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尤其是孕期增重和血脂水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孕期增重过多/不足以及孕早期甘油三酯水平较高均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尚存较大争议。迄今我国尚无针对孕妇人群孕期增重和血脂适宜值的标准,已有研究显示参照现行标准我国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率和血脂异常率均较高。因此,本项目拟通过联合采用营养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检查等手段对西南地区孕妇人群开展前瞻性研究,追踪监测孕妇的孕期增重、血脂水平及GDM等不良妊娠结局,系统研究孕妇孕期增重和血脂水平及其变化规律,重点探讨孕期增重、血脂水平与GDM的关系,并初步建立健康孕妇和GDM孕妇孕期增重及血脂适宜值标准,为阐明西南地区孕妇孕期增重、血脂状况及其对GDM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提供依据,为制定我国孕妇孕期增重及血脂适宜参考值奠定基础。



7.素食者维生素B12营养状况及其与情绪认知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沈秀华副教授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近十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素食人群日益增多。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在2015年饮食科学报告中鼓励人们应该多吃素食。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上海市居民中素食者所占比例为0.77%,按最新统计的上海2300万常住人口算,约有18万素食者。但是,我国素食人群营养与健康的科学数据匮乏,欧美国家虽然不乏素食营养与健康的研究报道,但结果并不一致,而且,中国人摄入植物性食物的种类和烹调习惯与欧美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国外的研究数据未必适用中国人群。维生素B12的食物来源是动物性食物,是素食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招募上海地区18-60岁、身体健康的不同类型素食人群(全素、蛋奶素、蛋素和奶素,每组各76名),要求素食一年以上,并以76名同性别同年龄杂食者为对照,首先通过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调查素食与杂食对照之间、纯素和蛋奶素等不同素食模式之间的膳食构成和维生素B12等相关营养素摄入的差异;其次检测受试者血清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从血生化指标角度了解不同素食类型、不同素食年限者体内维生素B12营养状况;采用心理量表调查情绪和认知状况,控制相关变量,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素食、维生素B12营养水平与情绪认知状况的关系。研究预期结果可为我国营养工作者的素食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8.益生菌干预对胆碱肠道菌群代谢物影响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惠莲教授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膳食中胆碱(主要是磷脂酰胆碱,PC)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代谢生成三甲胺(TMA)后者到达肝脏被转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血浆TMAO水平升高被确证与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减少TMAO的生成对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的研究发现某些厚壁菌属和变形菌具有胆碱-TMA转化活性,而TMA干预又可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密切相关。但益生菌能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抑制有胆碱-TMA转化活性的菌群,减少TMA和TMAO的生成从而发挥防制代谢性疾病的作用,目前少有报导且结论并不明确。本项目拟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探讨益生菌干预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并采用PC负荷试验探讨益生菌干预后PC代谢物(包括TMA、TMAO、游离胆碱、胆碱酯类、甜菜碱等)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从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胆碱代谢的方向探索一个新的代谢性疾病防制措施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为益生菌靶向疗法开辟一个新途径。


9.母乳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含量及其对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影响研究


北京大学邹志勇讲师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最新研究发现,叶黄素/玉米黄素在婴幼儿早期视网膜和视功能发育成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尚缺乏不同时期母乳及常见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含量的基础数据,同时关于叶黄素/玉米黄素对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募集符合项目要求的乳母及其婴儿42~50对,分为全母乳喂养组、半母乳喂养组和非母乳喂养组,进行一般调查、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采集乳母第3周、6周、12周、24周母乳,采用HPLC法分析母乳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和维生素A的含量,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并开展视觉发育指标追逐试验、光觉反射、眨目反射、视动眼震试验,分析比较:①明确不同哺乳阶段母乳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含量及动态变化特点;②分析母乳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含量与哺乳期妇女膳食摄入量的关系;③比较不同叶黄素/玉米黄素喂养水平对婴儿视觉发育的影响,为其在人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西部科学工作者项目


10.膳食及血清类胡萝卜素与贵州省燃煤型氟中毒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遵义医学院刘俊副教授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贵州省是燃煤型氟中毒最为严重的省份,氧化应激是地方性氟中毒全身性损伤的最主要的发病机制。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很强抗氧化活性的植物化学物,广泛存在日常膳食中,是体内抗氧化系统的重要来源。少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可以拮抗过量氟所致的氧化损伤,而且流行病学显示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有益于人体骨健康。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类胡萝卜素可能有助氟病区骨健康并通过拮抗氧化损伤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但尚无流行病学研究证据。为此,拟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对病例和对照的膳食资料,血液和尿液样本,计算膳食类胡萝卜素摄入量,检测血清类胡萝卜素和氧化应激水平,揭示体外和体内暴露水平揭示类胡萝卜素对氟中毒的作用性质、强度及作用的环节,筛选对氟中毒作用较强的类胡萝卜素,从人群流行病学角度明确类胡萝卜素是否可以拮抗氟所致的氧化损伤,探索类胡萝卜素与氟暴露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氟中毒易感性的影响。为燃煤型氟中毒除改炉改灶等限制氟摄入量措施以外的抗氧化途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