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

1.安阳市社区人群肥胖行为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
韩晓燕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安阳市卫生防疫站
项目摘要:
  安钢社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该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人群超重肥胖现患率达51.1%(BMI≥24),成为社区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明确社区肥胖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及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技术和方法,达到降低安钢社区人群的肥胖现患率、改变不良的饮食及行为习惯,减少与肥胖相关的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发生,为研究人群肥胖形成的原因提供线索,确定肥胖有效的干预措施,为社区人群慢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健康成年男子能量消耗及利用的研究
黄承钰 教授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项目摘要:
  能量代谢室营养学重点研究的课题,能量平衡可促进和保证人体健康,能量失衡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在与能量失衡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日益增多的今天提出本项目,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项目采用全新的实时监测肺内气体交换F4b2系统,研究20~60岁从事不同活动的健康男子的能量消耗量,以及摄入含不同食物和不同类型膳食时体内能量物质的氧化产能当量,从而建立成人能量代谢资料库。资料库内容包括呼吸商(RQ)、静息代谢率(REE)、各种活动每分钟耗能量、体力活动水平(PAL)、每克能量物质的氧化利用率、食物生热效应系数(XREE)等14项指标。这些资料不仅是研究能量代谢最基本的数据,也是制定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可为防治能量代谢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项目还可提供在静息和快速运动期间时刻监测人体内能量代谢状况的监测方法,这将为更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人能量代谢奠定良好基础。

>>媒体报道<<

 

3.食物血糖生成机制及其在营养教育中的应用
王竹 助研/硕士研究生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项目摘要:
  血糖生成指数(GI)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描述食物碳水化物质量和生理反应之间关系的一个参数,反映了食物对血糖应答的影响。了解食物GI对血糖调控的机制,引导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适宜的食物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拟采用天然13C技术,应用交叉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人体食用不同GI 的碳水化物后,餐后血糖、胰岛素的应答,13C-葡萄糖的吸收,清除与氧化代谢的变化。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首次采用GI饮食教育的方法与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教育法比较,观察教育方法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以及疗效的影响。本实验结果将提出不同GI碳水化物对葡萄糖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提出合理膳食教育模式,引导糖尿病患者合理地选择食物,更好更方便地控制血糖。

>>媒体报道<<

 

4.微量抗氧化营养素对遗传物质稳定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马爱国 教授 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营养学(系)研究所
项目摘要:
  DNA是机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它的稳定对人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环境中诸多有害因素可能影响机体遗传物质(DNA)的稳定而促发疾病。抗氧化微量营养素是重要营养物质,但在体内维持遗传物质稳定的作用机理及剂量却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探讨营养抗氧化与遗传稳定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营养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研究采用营养干预研究,选择四组人群不同年龄(7-18岁、25-45岁、60-70岁)和生理状态(孕妇)各100例进行研究,其中各组一半人群将进入营养干预研究,营养补充时间为2个月,试验结束时同时收集对照组和补充组受试者的血样和尿液,从整体和细胞水平开展营养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血清抗氧化营养素水平测定分析、DNA损伤的微形态学分析和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代谢产物的生化检测以及细胞调亡等;比较对照组和营养干预组的机体综合抗氧化能力与DNA断裂损伤和诱发DNA断裂损伤程度的关联;了解抗氧化营养状况对DNA损伤和修复的影响,从而初步确定补充维持稳定遗传物质的抗氧化营养素有效剂量及可能范围;并筛检出有效无伤害的生物检测指标,并初步建立机体维持遗传物质稳定的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

5.高脂血症人群综合干预研究
肖颖 副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项目摘要:
  针对中国民众近年来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中老年人摄入油脂经历了由低到高转变的这一特殊背景,本课题拟通过以减少油脂摄入量为主,结合控制热能摄入量和体力活动量等因素的健康教育与综合行为干预,(1)实施所设计的多层次膳食平衡健康教育方案并对其实用性、可行性进行评估改进,最终推出一套适用于社区、家庭和个人的细化宣教方案。(2)利用对抽样人群的同一干预措施,通过对干预效果的评估分别观察干预措施对血脂、BMI和体脂百分比、心脏功能容量和心血管病症状的改善作用,并为增加体力活动结合限制膳食油脂改善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作用提供新的实验证据。(3)检验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异、多态性和不同表型对干预效果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6.在幼儿园开展早期营养教育的研究
高永清 副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项目摘要:
  儿童时期是最易出现营养问题的时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虽然国内外已经注意到对儿童营养问题进行干预,但多是针对具体的问题,不利于儿童营养状况的全面改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人类饮食习惯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又被忽视的最佳干预时期──学龄前期,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儿童及其家长为对象,以儿童的饮食行为为核心进行干预,将早期营养教育熔于启蒙教育中,使儿童形成基本的营养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终身受益。采用纵向、自身对照和对比研究的方法,以儿童的饮食质量、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考察指标,按照评估、改善、再评估的技术路线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早期营养教育模式,并将教学计划、教案和教材形成出版物,争取获得教育部门的认可,在幼儿园推广。

>>媒体报道<<

 

7.中国食物数据库的增补
杨月欣 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项目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扩大和完善食物成分信息,增补约500种当前居民常用食物的38项营养成分数据,修订和核实食物成分数据库中的各类错误及可疑数据;出版新食物成分数据。课题的完成将显著增加我国食物成分数据库的信息量,提高其实用性及参考价值,使食物成分数据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营养调查、新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提供科学保障。

8.我国不同城市人群碘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朴建华 副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项目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居民当前碘的摄入量及碘营养状况否存在碘缺乏或碘过量的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至今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对北京、太原、福州三个城市的学龄儿童(8-12岁)、成年男子(30岁以下)、成年女子(30岁以下)进行尿碘含量,甲状腺体积、血清T3、T4、TSH,膳食中的碘含量,盐碘及水碘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城市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今后政府制定因地制宜的碘干预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城市人群补碘提供科学指导。

9.儿童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营养性抗氧化剂的干预研究
马 军 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项目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重要原因之一,病理解剖证实10岁左右儿童主动脉内膜已出现脂质条纹甚至粥样斑块,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LDL致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率明显升高,但儿童血浆OX-LDL水平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目测及身体测量,选择500名7~11岁健康汉族儿童,其中以"身高标准体重法"确定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400名; 体重正常的儿童100名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调查、血脂谱水平、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测定及脂蛋白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超重或肥胖的400名儿童随机分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营养性抗氧化剂维生素C(80mg/天)和维生素E(10mg/天)的干预实验,观察营养性抗氧化剂对儿童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预防作用。研究结果将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敏感的危险个体、危险人群的确定及干预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0. 运用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开展学生营养干预研究
马冠生 副研究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项目摘要: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膳食营养摄入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营养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营养"过剩"又逐渐成为危害学生健康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为了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积累经验并加以推广,计划运用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在广州、济南的4所小学和4所中学中以营养为切入点开展干预研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