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肥胖科普教育活动

中国营养学会 翟凤英 秘书长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吃,而我们吃是为了活着”,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视为至理名言。但是在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在如今日益发达的文明社会里,人们已经不仅仅停留于为了生存而吃,而是越来越努力的追求吃得舒心吃得健康。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吃得健康。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居民仍面临诸多营养和健康问题。一方面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最突出的是脂肪摄入量在不断增加,2002年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已经超过全天能量摄入的30%。这促进了营养相关慢性病如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的发生。2002年全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糖尿病患病率为2.6%;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较上个世纪90年代初相比都有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和人群仍然存在营养缺乏病如儿童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钙、铁、维生素A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也出现了这些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其中有些人看起来很健康甚至超重,但是实际身体状况并不如意,经检查可发现各种微量营养素缺乏。这在营养学上称为“隐性饥饿”,往往由膳食不合理引起。在过去十年,谷类和蔬菜消费量在不断减低,这将使膳食中有益健康的因素如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减低,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
    那么,如何才能吃出健康来?这就需要人们充分了解平衡膳食的知识了。
    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搭配合理,能保证机体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膳食。要做到平衡膳食,就必须根据营养学原则合理选择和搭配各种食物。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是为帮助人们如何选择与搭配食物,采用平衡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见。
    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4月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共有八条: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为了帮助群众把膳食指南的原则具体应用于日常膳食实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还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形式提出了中国居民各类食物的适宜消费量。宝塔分五层,谷类食物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分别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个人可以参考平衡膳食宝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劳动强度、季节、当地资源等适当调整灵活应用。并且可以同类互换,以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如,同为豆制品,你可以今天吃豆浆,明天吃熏干;都是肉类,你也可以今天吃猪肉,明天吃鸡、鸭等等。
    总之,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结果,需要您注意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并作为您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长期坚持,这样您才能既吃得舒心又吃出健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