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想起在80年代初,还在研究细菌耐药基因抗性转移的时候,就时时感叹基因技术带来的种种惊奇。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标示着生物技术发展迎来了更加辉煌和关键的时期。
  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发展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事件。自从1953年,Watson J.D 和 Crick F.C 阐明了DNA双螺旋结构;70年代,以重组DNA和转基因技术为重点的生物工程成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80年代,转基因技术逐步渗透到农业、医药等领域,并先后取得重大突破。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问世 (烟草和马铃薯);1986年首批转基因作物批准进行田间试验;1992年中国成为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当时种植的是双价转基因(CMV, TMV)的烟草;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批准商业化转基因食品。随后,转基因食品的研制和开发成倍增长。目前,转基因大豆、玉米、大米、土豆、棉花、油菜等,按照人们的意愿被“重新设计”,基因技术赋予转基因食品新的农艺特性,如抗虫、抗病、抗除草剂 、抗旱、高产等。有预言认为,21世纪将是转基因作物的一个转换期,即从初期农艺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向高品质性状(营养和保健目的的改善)的转基因作物的转换。从食品的角度看,高品质性状的提高才是转基因作物直接的性状改善。这一转变,将提高或强化食品和饲料产品的营养成分,满足高附加值的市场需要。转基因食品通过生物高技术的小小变动,可以解决我们费大力气(如资金和人力)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人类饥荒和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良,从而减少疾病。 现在正在发展和研究的适宜氨基酸比例的玉米和甘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高糖分和易消化的大豆;高油脂产量的油菜新品种等都属于高品质性状的转基因作物。育成富含β-胡萝卜素或其他成分的食品也成为可能,如瑞士联邦工业研究所研究的金大米(Golden rice),这种大米的β-胡萝卜素含量约为2μg/g,而且还含有一定量的铁。无疑,转基因食品是生命科学带 给人类的新礼物。
  遥望转基因作物绿色的田野,我们知道祈望农业丰收已不再需要“战天斗地”的辛劳;面对丰富营养食品的餐桌,我们知道或许不久的将来,营养缺乏的预防不再靠打针吃药。但是,如何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和营养学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和挑战。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和科学界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营养学测定、使用和管理政策、环境影响等问题,还知之甚少。特别是随着WTO的到来,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和迫切。
  本专集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在转基因食品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的观点、看法和经验,特别是一些研究文章尚属首次发表,希望能为今后我国进一步开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交流提供基础资料,为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开创良好的开端。
杨月欣 教授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
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
食物营养与化学研究室主任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
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专家委员会理事
DANONE营养中心董事 协调员
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国际会员
欧洲儿童肥胖委员会(ECOG)委员